隋论原文及翻译

《隋论》阅读答案及译文

《隋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创作的政论文。文章先摆出自己的论点,通过对人、物的关系剖析,得出过于在乎反而容易失去的道理。铺开讲到了得天下与守天下的道理。下面是收集的《隋论》阅读答案及译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隋论》

苏辙

昔者三代之君,享国长远,后世莫能及。然而亡国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二世而亡者也。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

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而山泽皆应。由此观之,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

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盖自东晋以来,刘聪、石勒、慕容、苻坚、姚兴、赫连之徒,纷纷而起者,不可胜数。至于元氏,并吞灭取,略已尽矣,而南方未服。元氏自分而为周、齐。周并齐而授之隋。隋文取梁灭陈,而后天下为一。彼亦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全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独死于杨素之手,以至于大乱。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由此观之,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昔尝闻之,周之兴,太王避狄于岐,豳之人民扶老携幼,而归之岐山之下,累累而不绝,丧失其旧国,而卒以大兴。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魏压其冲冲:要塞

B.秦人被甲持兵被:遭受

C.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曩:从前

D.修德以来天下来:使……归附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揭示秦、隋灭亡的共同原因的一组是()

①然而亡国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②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

③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④制为严法峻令

⑤故其视失天下甚轻⑥唯不忍失之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通过七代人的不懈努力,一寸一寸地夺取土地,直到秦始皇才统一了天下。秦朝

统治者从中看到了夺天下的不易。

B.隋文帝看到天下长久地不安定,因此在取得天下之后,担心百姓不能够长久地享有这

种快乐,虽在万民之上,却常常忧思苦闷。

C.本文以秦朝、隋朝为例,来说明统治者面对获得的天下,过于紧张,害怕失去,最后

往往适得其反,天下反而很容易失去的道理。

D.像太王,只要拥有一颗平常之心,用宽松仁爱来治理天下,即使一时土地没有了,天

下最终还是他的。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4分)

②由此观之,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3分)

③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3分)

参考答案

10.B(被:通“披”。)

11.D(①不是“原因”,而是现象;②只是秦朝的做法;⑤是古代圣人的做法。)

12.B(B错在“担心百姓不能够长久地享有这种快乐”。)

13.

①秦国看到自己夺取天下是如此的艰难,从而认为如不严加把持,那么后代还会***割据而成为与自己敌对的国家。(其:自己;以为,认为;且:将;以为:从而成为。一点1分。)

②由此看来,难道不是因为它把失去天下看得太重,从而防范过分(严密)造成的弊端吗?

(重:把……看的很重,意动用法;弊:弊端;岂……欤,反问。一点1分。)

③宽松的政策,源自于君王心中没忧虑;而严酷的政策,源自于君王心中没有依靠罢了。

(宽者:宽松的政策;惨急者:严酷的政策;无聊:没有依靠。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君王,他们的'政权延续的时间都很长久,是以后的世代没有能比得上的。而国家政权迅速灭亡的,要首推秦国与隋朝,都是只经过两代便灭亡了。秦国与隋朝的灭亡,根源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自从周代丧失政权以后,诸侯国便各自为政。秦国只有秦岭以西不过一千里的地方,韩、魏两国挡在它的正面,楚国就像是威胁着它的肩部,燕、赵两国窥伺在它的北边,而齐国却大摇大摆地据守在它的东边。那时候,秦国人身穿铠甲,手执武器,经过七代的不懈战斗,一点一点地扩大地盘,直到秦始皇以后才统一了全国。秦国看到自己夺取天下是如此的艰难,便以为如不严加把持,国家以后还会***割据,各个地方又会变成与自己敌对的势力。于是,就把有名的大城池销毁,把英雄豪杰杀死,把天下的武器销毁,企*通过这些措施使天下人叛离的希望彻底破灭。秦国人用来预防祸患和牢固守卫的措施,竟然严密到如此程度。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使全国百姓愁怨困苦,百无聊赖,没有不想离开它的。所以,陈胜、项藉就顺应了百姓这种不愿臣服的心理,振臂高呼,举兵起义,赢得了全国各地的响应。由此看来,(秦国之所以迅速灭亡,)难道不正是因为它把丧失政权看得太重,从而防范过分严密造成的恶果吗?

隋国建国之初,隋文帝大概也是看到天下混乱,长久不能安定,很害怕丧失统一安定的国家政权。因为,自从东晋以来,天下大乱,刘聪、石勒、慕容、苻坚、姚兴、赫连等一批人纷纷起兵,多得让人数都数不过来。到了拓跋氏,才吞并消灭了北方各处列强,建立了北魏王朝,但仍然没有把国家的南方统一。北魏后来又***为北周、北齐。北周吞并了北齐,而隋朝又夺取了北周的政权。以后,隋文帝相继消灭了南方的梁、陈两朝政权,这才最后统一了全国。隋文帝也是看到天下长期不得安宁,建立了全国的统一政权之后,又害怕失掉政权;享受到了把天下据为己有的帝王的快乐之后,又害怕这种享乐长久不了。所以,他尽管处在全国百姓之上,但心里却经常猜疑提防,惴惴不安,以为天下的所有人全都有以往那些豪强们割据***的思想。于是,他就制定了严酷的法令来杜绝天下人们发动变乱,把过去协助自己夺取天下的谋臣将领几乎诛杀殆尽。然而,他却偏偏死在自己宠幸的杨素手中,并由此使隋朝政权出现祸患,终于在隋炀帝时天下大乱,隋朝政权无法挽救,彻底灭亡。由此看来,隋朝政权遭到灭亡,原因与秦国也没有什么不同。

可悲啊!上古超凡出众的帝王注重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此来吸引天下的人;天下的人是决定依附还是决定离开,主动权都掌握在帝王的手中。所以,那些超凡出众的帝王把失去权力看得很轻。正因为他们把失去权力看得很轻,所以能够做到心胸开阔,在制定政策上很宽松。政策的宽松,根源就在于他们心中没什么忧虑;而政策的严酷,根源就在于掌权的人觉得特别无依靠罢了。我过去曾经听说,周代兴起的时候,太王为了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迁到了岐山一带。而原来在豳地的百姓,却全都扶老携幼,到岐山一带来归附太王,道路上的人竟然连绵不绝。结果,周代尽管丢弃了原先的旧地盘,但国势却大大兴旺起来。反观秦国与隋朝,正是由于不愿意失去,结果却反而迅速遭到灭亡。(明白了历史上的这些成败得失,)然后才会真正理解,那些超凡出众的帝王制定的宽松舒缓的政策,正是他们能够深深吸引住天下人的好办法。

隋论原文及翻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隋论原文及翻译

学习

看什么片能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文化

阅读(151)

本文为您介绍看什么片能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文化,内容包括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价值和影响。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

学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阅读(16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内容包括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发展史,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变迁因素。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的类型很多,

学习

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阅读(144)

本文为您介绍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内容包括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北魏孝文帝对历史的贡献,北魏孝文帝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导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下面是语

学习

中国哲学思想史笔记完整版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哲学思想史笔记完整版,内容包括论中国哲学“和”思想(精选),中国的哲学和思想,论中国哲学思想。论中国哲学“和”思想(精选8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学习

隋宫原文译文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隋宫原文译文,内容包括《隋宫》原文及译文,隋宫译文,隋宫古诗全文及翻译。《隋宫》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隋宫》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

学习

隋文帝不赦子原文及翻译

阅读(119)

本文为您介绍隋文帝不赦子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隋文帝不赦子的典故,隋文帝不赦子,隋文帝不赦子的治国思想。隋文帝不赦子的典故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

学习

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

阅读(14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内容包括论有关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中国民族声乐美学特征的国内现状。论有关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民歌是与劳动人民联系最为密切、表现人民现实生活最为直接的一种艺术

学习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内容包括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以及优势,生产型电子商务企业特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5%,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学习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先后地点

阅读(119)

本文为您介绍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先后地点,内容包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故事。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

学习

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主要特点

阅读(183)

本文为您介绍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主要特点,内容包括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类型,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和活动的组织在14和15年的

学习

职业阶段目标的特点有哪些

阅读(127)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阶段目标的特点有哪些,内容包括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特点,职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未来职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特点职业发展是企业根据不同战略阶段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

学习

汉文帝刘恒生平简介

阅读(190)

本文为您介绍汉文帝刘恒生平简介,内容包括汉文帝刘恒的生平简介,汉文帝刘恒人物生平,汉文帝刘恒简介怎么过世的。汉文帝刘恒的生平简介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三位皇帝(含西汉前少帝、后少帝刘弘为第五代皇帝,前180年~前157

学习

小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146)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内容包括小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小班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现状。小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4岁,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比如,这个时期的幼

学习

杨素最出名的出塞诗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杨素最出名的出塞诗,内容包括[隋]杨素《出塞》的原文、注释、赏析,出塞隋杨素原文,杨素最出名的出塞诗原文及赏析。[隋]杨素《出塞》的原文、注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

学习

隋宫原文译文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隋宫原文译文,内容包括《隋宫》原文及译文,隋宫译文,隋宫古诗全文及翻译。《隋宫》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隋宫》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

学习

隋文帝不赦子原文及翻译

阅读(119)

本文为您介绍隋文帝不赦子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隋文帝不赦子的典故,隋文帝不赦子,隋文帝不赦子的治国思想。隋文帝不赦子的典故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

学习

我愿意是急流原文赏析

阅读(222)

本文为您介绍我愿意是急流原文赏析,内容包括诗歌《我愿意是急流》赏析,诗歌我愿意是急流朗诵,我愿意是急流赏析。诗歌《我愿意是急流》赏析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

学习

强弱之辨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阅读(159)

本文为您介绍强弱之辨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内容包括强弱之辩文言文翻译,强弱之辨翻译,强弱之辨文言文及翻译。强弱之辩文言文翻译在我们的学习时代,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

学习

光阴阅读答案

阅读(176)

本文为您介绍光阴阅读答案,内容包括《光阴》阅读答案赵丽宏,光阴赵丽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光阴赵丽宏阅读理解。《光阴》阅读答案赵丽宏阅读理解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

学习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阅读理解

阅读(163)

本文为您介绍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阅读理解,内容包括《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阅读理解答案,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一棵草都会开花的阅读答案。《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阅读理解答案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和理解,所以,要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首先就得仔细

学习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阅读答案

阅读(162)

本文为您介绍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阅读答案,内容包括《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阅读题及答案,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原文。《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阅读题及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

学习

核舟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阅读(161)

本文为您介绍核舟记原文翻译及注释,内容包括核舟记原文对应翻译,核舟记原文逐句对照翻译,核舟记原文及其翻译。核舟记原文对应翻译《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下面整理了核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