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原文及翻译

《非攻》原文及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整理的《非攻》文言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攻》原文及翻译 篇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我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所有语文资源汇总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非攻》原文及翻译 篇2

一、分析课文

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请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束之政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研读段落

分角色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指点学生理解: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的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

提问: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

(请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

明确:

1、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3、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

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

三、总结、扩展

布置课后作业及课文第三部分的自读要求。思考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为什么仍然不能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意*呢?

四、布置作业

1、课文第三部分,在写法和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与前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3、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第三部分。

《非攻》原文及翻译 篇3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1),情欲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2)’。谋若此可得而知矣。”

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上(3):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4),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5),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住碎折靡弊而不反者(6),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下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胜数。

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兼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7)。然则土地者,所有馀也;王民者(8),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馀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

饰攻战者言曰:“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其土城之方,未至有数百里也;人徒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也。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故当攻战而不可为也。”子墨子言曰:“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譬若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以食其君。古者封国于天下,尚者以耳之所闻,近者以目之所见,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何以知其然也?东方有莒之国者,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地,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计莒之所以亡于齐、越之间者,以是攻战也。虽南者陈、蔡,其所以亡于吴、越之间者,亦以攻战。虽北者且、不一著何(9),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间者,亦以攻战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10),情欲得而恶失,欲安而恶危,故当攻战,而不可不非。”

饰攻战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子墨子言曰:“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吴阖闾哉?”古者吴阖闾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于冥隘之径,战于柏举,中楚国而朝宋与及鲁。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11);东而攻越,济三江五湖,而葆之会稽。九夷之国莫不宾服。于是退不能赏孤,施舍群萌(12),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志,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心(13)。越王勾践视吴上下不相得,收其众以复其仇,入北郭,徙大内(14),围王宫,而吴国以亡。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攻战之速。故差论其爪牙之士,

皆列其车舟之众,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谋为既已足矣。又攻兹范氏而大败之,并三家以为一家而不止,又围赵襄子于晋阳。及若此,则韩、魏亦相从而谋曰:“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亡,我朝从之。诗曰:‘鱼水不务,陆将何及乎?’”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戮力,辟门除道,奉甲兴士,韩、魏自外,赵氏自内,击智伯,大败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15)?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注释]

(1)“古”为“今”字之误。(2)“见”通“现”。(3)“上”为“出”字之误。(4)“拨”同“瞂”,“劫”同“鉣”。(5)“腑”为“腐”之假借字。“冷”当作“泠”。“反”通“返”。下同。(6)“列住”为“往则”之误。(7)“辟”通“ ”。(8)“王”为“士”字之误。下同。(9)“且不一著何”当作“且一不著何”。“一”疑为“以”字之误。(10)“古”为“今”字之误。(11)“葆”通“保”。(12)“萌”通“氓”。(13)“罢”为“披”之假借字。(14)“内”为“舟”字之误。(15)“盖”通“盍”。

[白话]

墨子说道:“现在的王公大人掌握着国家大政的,如果确实希望毁誉精审,赏罚恰当,刑罚施政没有过失,……”所以墨子说:“古时有这样的话:‘如果谋虑不到,就根据过去推知未来,根据明显的事推知隐微。’像这样谋虑,则所谋必得。”

现在假如军队出征,冬天行军害怕寒冷,夏天行军害怕暑热,这就是不可在冬、夏二季行军的了。一到春天,就会荒废百姓翻耕种植;在秋天,就会荒废百姓收获聚藏。现在荒废了一季,那么百姓因饥寒而冻饿死的,就多得数不胜数。我们现在试着计算一下:出兵时所用的竹箭、羽旄、帐幕、铠甲、大小盾牌和刀柄,拿去用后弊坏腐烂得不可返回的,又多得数不胜数;再加上戈矛、剑戟、兵车,拿去用后破碎弊坏而不可返回的,多得数不胜数;牛马带去时都很肥壮,回来时全部瘦弱,至于去后死亡而不能返回的,多得数不胜数;战争时因为道路遥远,粮食的运输有时中断不继,百姓因而死亡的,也多得数不胜数;战争时人民居处都不安定,饥饱没有节制,老百姓在道路上生病而死的,多得数不胜数;丧师之事多得数不胜数,军士因而阵亡的更是无法计算,鬼神因此丧失后代祭祀的,也多得数不胜数。

国家发动战争,剥夺百姓的财用,荒废百姓的利益,象这样多,然而又为什么还去做这种事呢?(他们)回答说:“我贪*战胜的声名,和所获得的利益,所以去干这种事。”墨子说:“计算他自己所赢得的胜利,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计算他们所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如他所失去的多。”现在进攻一个三里的城和七里的郭,攻占这些地方不用精锐之师,且又不杀伤人众,而能白白地得到它吗?杀人多的必以万计,少的必以千计,然后这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才能得到。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虚邑数以千计,不胜其驻入;广阔平衍之地数以万计,不胜其开辟。既然如此,那可见土地是他所有余的,而人民是他所不足的。现在尽让士兵去送死,加重全国上下的祸患,以争夺一座虚城,则是摈弃他所不足的,而增加他所有余的。施政如此,不是治国的要务呀!

为攻战辩饰的人说道:“南方如楚、吴两国之王,北方如齐、晋两国之君,它们最初受封于天下的时候,土地城郭方圆还不到数百里,人民的总数

还不到数十万。因为攻战的缘故,土地扩充到数千里,人口增多到数百万。所以攻战是不可以不进行的。”墨子说道:“即使有四、五个国家因攻战而得到利益,也还不能说它是正道。好象医生给有病的人开药方一样,假如现在有个医生在这里,他拌好他的药剂给天下有病的人服药。一万个人服了药,若其中有四、五个人的病治好了,还不能说这是可通用的药。所以孝子不拿它给父母服用,忠臣不拿它给君主服用。古时在天下封国,年代久远的可由耳目所闻,年代近的可由亲眼所见,由于攻战而亡国的,多得数都数不清。”因何知道如此呢?东方有个莒国,这国家很小,而处于(齐、越)两个大国之间,不敬事大国,也不听从大国而唯利是好,结果东面的越国来侵削他的疆土,西面的齐国兼并、占有了它。考虑莒国被齐、越两国所灭亡的`原因,乃是由于攻战。即使是南方的陈国、蔡国,它们被吴、越两国灭亡的原因,也是攻战的缘故。即使北方的柤国、不屠何国,它们被燕、代、胡、貉灭亡的原因,也是攻战的缘故。所以墨子说道:“现在的王公大人如果确实想获得利益而憎恶损失,想安定而憎恶危险,所以对于攻战,是不可不责难的。”

为攻战辩饰的人又说:“他们不能收揽、利用他们的民众士卒,所以灭亡了;我能收揽、利用我们的民众士卒,以此在天下攻战,谁敢不投降归附呢?”墨子说道:“您即使能收揽、利用您的民众士卒,您难道比得上古时的吴王阖闾吗?”古时的吴王阖闾教战七年,士卒披甲执刃,奔走三百里才停止歇息,驻扎在注林,取道冥隘的小径,在柏举大战一场,占领楚国中央的都城,并使宋国与鲁国被迫来朝见。及至吴夫差即位,向北攻打齐国,驻扎在汶上,大战于艾陵,大败齐人,使之退保泰山;向东攻打越国,渡过三江五湖,迫使越人退保会稽,东方各个小部落没有谁敢不归附。战罢班师回朝之后,不能抚恤阵亡将士的遗族,也不施舍民众,自恃自己的武力,夸大自己的功业,吹嘘自己的才智,怠于教练士卒,于是建筑姑苏台,历时七年,尚未造成,至此吴人都有离异疲惫之心。越王勾践看到吴国上下不相融洽,就收集他的士卒用以复仇,从吴都北郭攻入,迁走吴王的大船,围困王宫,而吴国因这灭亡。从前晋国有六位将军,而其中以智伯为最强大。他估量自己的土地广大,人口众多,想要跟诸侯抗衡,以为用攻战的方式取得英名最快,所以指使他手下的谋臣战将,排列好兵船战车士卒,以之攻打中行氏,并占据其地。他认为自己的谋略已经高超到极点,又去进攻范氏,并大败之,合并三家作为一家却还不肯罢手,又在晋阳围攻赵襄子。到此地步,韩、魏二家也互相商议道:“古时有话说:‘唇亡则齿寒。’赵氏若在早晨灭亡,我们晚上将随之;赵氏若在晚上灭亡,我们早晨将随之。古诗说:‘鱼在水中不快跑,一旦到了陆地,怎么还来得及呢?’”因此韩、魏、赵三家之主,同心戮力,开门清道,令士卒们穿上铠甲出发,韩、魏两家军队从外面,赵氏军队从城内,合击智伯。智伯大败。

所以墨子说道:“古时有话说:‘君子不在水中照镜子,而是以人作镜子。在水中照镜,只能看出面容;用人作镜,则可以知吉凶。’现在若有人以为攻战有利,那么何不以智伯失败的事作借鉴呢?这种事的不吉而凶,已经可以知道了。”

非攻原文及翻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非攻原文及翻译

学习

1月1日元旦加班补休还是付加班费

阅读(164)

本文为您介绍1月1日元旦加班补休还是付加班费,内容包括1月1日元旦工资怎么算,1月1日元旦放假工资按多少计算,元旦加班补休能领加班费吗。1月1日元旦加班补休还是付加班费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学习

990银和925银的区别有哪些

阅读(164)

本文为您介绍990银和925银的区别有哪些,内容包括990银和925银的区别,925银与990银有什么区别,925银跟990银有何区别。990银和925银的区别有哪些在购买银饰的时候,经常会听到990银和925银,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

摇晃的反义词是什么

阅读(196)

本文为您介绍摇晃的反义词是什么,内容包括摇晃的反义词是什么呢标准答案,摇晃的反义词是什么三年级,轰响的反义词是什么。摇晃的反义词是什么摇晃是指摇摆,晃动。以下是收集的摇晃的反义词,欢迎查看!稳定:①稳固安定:物价稳定|成绩稳定|稳定局

学习

描写冬姑娘的唯美句子

阅读(15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冬姑娘的唯美句子,内容包括冬已至的唯美句子,关于冬姑娘的优美句子,描写冬天是一个温柔的姑娘的句子。描写冬姑娘的唯美句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句子吧,在不同类型的文章里,不同位置的句子

学习

描写天空的句子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天空的句子,内容包括描写天空的句子以及感悟,描写天空的句子唯美短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像什么。描写天空的句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根据结构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还

学习

祝贺新婚的祝福语

阅读(152)

本文为您介绍祝贺新婚的祝福语,内容包括简短新婚贺语,适合送给新婚祝福语,不俗的新婚祝福语。直白的新婚祝福语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祝福语吧,祝福语可以起到增进感情的作用。怎样才能写出有新意的祝福语

学习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

阅读(130)

本文为您介绍小鹰学飞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小鹰学飞教学设计范文,小鹰学飞教学设计及教案,小鹰学飞跌落山崖。小鹰学飞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

学习

鲁班学艺教案

阅读(123)

本文为您介绍鲁班学艺教案,内容包括鲁班学艺教案大班绘本,鲁班学艺故事,鲁班学艺原文。《鲁班学艺》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为大家收

学习

跛乞丐怎么读

阅读(200)

本文为您介绍跛乞丐怎么读,内容包括跛乞丐的故事读书感悟,读跛乞丐故事读后感,读稻草人里面的跛乞丐有感300字。读跛乞丐有感(通用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

学习

秋季运动句子

阅读(186)

本文为您介绍秋季运动句子,内容包括秋季运动的句子怎么写,秋季运动的优美句子,关于秋季运动的句子。秋季运动句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句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不同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有不同。句子的类型多样,你

学习

骚动之秋读后感范文

阅读(144)

本文为您介绍骚动之秋读后感范文,内容包括骚动之秋读后感,骚动之秋为啥能获奖,骚动之秋小说读后感800字。骚动之秋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

学习

信达雅的英语翻译

阅读(214)

本文为您介绍信达雅的英语翻译,内容包括信达雅是什么意思,信达雅的翻译实例,信达雅的英文。信达雅的英语翻译英语(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支,最早被中世纪的英国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接下来就由带来信

学习

那味道真甜作文

阅读(148)

本文为您介绍那味道真甜作文600字,内容包括这种味道真甜作文450字,那味道真甜作文,那个味道真甜500字作文。那味道真甜作文600字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如何写

学习

描写雨季的句子

阅读(15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雨季的句子,内容包括描写雨季的优美句子,雨季发朋友圈的句子,描写雨季心情的句子。描写雨季的句子大全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以下是收集的描写雨季的句子大全,欢迎查看!描写雨季的句

学习

小国寡民原文及翻译

阅读(1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国寡民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小国寡民原文及翻译赏析,小国寡民原文及翻译拼音,孔子小国寡民。小国寡民原文及翻译小国寡民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ǎoguóguǎmín,意指国家小,人民少。出自《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

学习

诗经行露原文注音版

阅读(164)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行露原文注音版,内容包括诗经行露的赏析,诗经行露原文,诗经行露的解释。诗经:行露《召南·行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可能是一首记录一个贞节女子坚决抗拒已有妻室之人无赖纠缠的过程的诗歌,

学习

韦应物东郊原文

阅读(127)

本文为您介绍韦应物东郊原文,内容包括东郊韦应物古诗赏析,东郊韦应物赏析,东郊韦应物抖音。韦应物《东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韦

学习

考研英语翻译技巧与方法

阅读(156)

本文为您介绍考研英语翻译技巧与方法,内容包括考研翻译和英语笔译的区别,考研翻译技巧有什么,考研汉译英翻译技巧。考研英语翻译方法:分译与合译英语学习最基础的就是词汇量的积累,大量的词汇积累是我们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为大家精心准备

学习

1-6年级必背古诗

阅读(162)

本文为您介绍1-6年级必背古诗,内容包括1-6年级必背古诗完整版,1-6年级必背古诗推荐,1-6年级必背古诗简单。1-6年级必背古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

学习

汉译英翻译句子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汉译英翻译句子,内容包括汉译英翻译句子及技巧,汉译英翻译句子错是什么原因,汉译英翻译句子的顺序。汉译英翻译句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句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句子由词或词组部分和语调所表示的语气部分组成。

学习

秋夜长王勃朗读

阅读(119)

本文为您介绍秋夜长王勃朗读,内容包括王勃的诗秋夜长,王勃诗词秋夜长,王勃秋夜长翻译。王勃秋夜长原文及注释《秋夜长》描写的是一个闺妇为她出征的丈夫赶制寒衣的事,把一个闺妇的愁思写得真切动人:“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纤罗

学习

职通英语学生用书unit8翻译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职通英语学生用书unit8翻译,内容包括职通英语第二版学生用书unit4答案,职通英语1课文翻译,职通英语1unit7课文翻译。《职通英语1》Unit6课文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