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藕的拼音是什么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鉴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以下是整理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鉴赏,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鉴赏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

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藕的拼音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藕的拼音是什么

学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阅读(119)

本文为您介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内容包括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书法,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藕的拼音是什么。《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译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倾诉相思

学习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

阅读(132)

本文为您介绍登岳阳楼陈与义翻译,内容包括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古诗登岳阳楼陈与义,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

学习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朗诵

阅读(134)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内容包括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朗诵,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全文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书法。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

学习

番茄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小番茄,内容包括番茄,番茄介绍,番茄推荐。《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敕勒歌》教案教

学习

玉楼春春景原文及翻译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玉楼春,内容包括玉楼春春景原文及翻译,玉楼春欧阳修全文赏析,玉楼春欧阳修赏析100字。古诗《玉楼春》全文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

学习

敕勒歌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阅读(106)

本文为您介绍敕勒歌作者是哪个朝代,内容包括敕勒歌作者是哪个朝代的,敕勒歌是哪个朝代的诗,敕勒歌是哪个朝代民歌。敕勒歌作者是哪个朝代《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

学习

玉楼春春景古诗意思

阅读(109)

本文为您介绍玉楼春春景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玉楼春春景古诗意思,玉楼春·春景文言文翻译,玉楼春原文及译文。《玉楼春·春景》原文及译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

学习

玉楼春春恨晏殊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玉楼春·春恨晏殊翻译赏析,内容包括玉楼春春恨晏殊,玉楼春春恨晏殊全文,晏殊玉楼春·春恨赏析。玉楼春·春恨晏殊翻译赏析《玉楼春·春恨》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作品。下面是整理的玉楼春·春恨晏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学习

红藕香残玉簟秋整首诗赏析

阅读(120)

本文为您介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红藕香残玉簟秋整首诗赏析,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歌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红

学习

姜夔鬲溪梅令

阅读(139)

本文为您介绍,内容包括姜夔鬲溪梅令。姜夔词《鬲溪梅令》全文的解读姜夔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卓然立足于两宋词坛,并以其神契“逸品”的人格与词风见许于后世,也因为如此,后世整理其词集者便层出不穷。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姜夔词《鬲溪梅令》

学习

玉楼春戏赋云山原文翻译

阅读(117)

本文为您介绍玉楼春戏赋云山古诗,内容包括玉楼春戏赋云山原文翻译,玉楼春春景原文及翻译,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古诗原文及翻译《玉楼春·戏赋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学习

欧阳修玉楼春诗文赏析

阅读(144)

本文为您介绍玉楼春欧阳修全文赏析,内容包括欧阳修玉楼春诗文赏析,玉楼春欧阳修原文及翻译,玉楼春欧阳修古诗文赏析。玉楼春宋欧阳修全文、赏析玉楼春,词牌名,又名“归朝欢令”“呈纤手”“春晓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下面是整理

学习

抖音点赞高的文案句子

阅读(108)

本文为您介绍抖音点赞高的文案,内容包括抖音点赞高的文案句子,抖音点赞量最高的文案,抖音最火吸引人点赞量高的文案。抖音点赞高的文案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文案吧,文案用以记录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特别是有纪念意义

学习

玉楼金阙慵归去全诗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玉楼春寂寂画堂梁上燕,内容包括玉楼金阙慵归去全诗,寂寂画堂梁上燕朗读,玉楼春宋词的赏析。《玉楼春·寂寂画堂梁上燕》原文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

学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阅读(119)

本文为您介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内容包括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书法,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藕的拼音是什么。《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译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倾诉相思

学习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

阅读(132)

本文为您介绍登岳阳楼陈与义翻译,内容包括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古诗登岳阳楼陈与义,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

学习

玉楼春春景原文及翻译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玉楼春,内容包括玉楼春春景原文及翻译,玉楼春欧阳修全文赏析,玉楼春欧阳修赏析100字。古诗《玉楼春》全文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

学习

敕勒歌原文全文

阅读(125)

本文为您介绍敕勒歌原文及译文,内容包括敕勒歌原文全文,敕勒歌古诗朗读译文,敕勒歌译文简短。《敕勒歌》原文及译文《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以下是为大家收

学习

敕勒歌古诗原文带拼音

阅读(146)

本文为您介绍敕勒歌的插图怎么画,内容包括敕勒歌古诗原文带拼音,敕勒歌描写的是什么,敕勒歌最后两句的意思。敕乐歌是哪个朝代的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选自《乐府诗集》,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

学习

子鱼论战原文

阅读(129)

本文为您介绍子鱼论战左丘明全文,内容包括子鱼论战原文,子鱼论战朗读,子鱼论战翻译。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子鱼论战》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接下来由为大家整理了左丘明

学习

新柳古诗原文及翻译

阅读(168)

本文为您介绍新柳原文翻译,内容包括新柳古诗原文及翻译,新柳古诗的赏析,新柳翻译及赏析。《新柳》原文翻译附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

学习

新柳原文翻译

阅读(114)

本文为您介绍新柳古诗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新柳原文翻译,新柳翻译及赏析,长安新柳原文翻译及赏析。新柳原文、翻译及赏析《新柳》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二句,写柳长与柳色。后二句,写出一派水中柳景。这首